当前位置 : 网站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

2025年中国原料药行业:规模领跑全球,转型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

作者: 科汇生物医药         发布时间: 2025-08-11
行业发展现状:规模与质量齐头并进
 
在市场规模方面,2024年中国化学原料药规模以上企业营收达5783亿元,占全球市场的35.5%,凸显中国在全球原料药领域的重要分量。生物原料药同样表现亮眼,市场规模接近1200亿元,同比增长15%,预计2025年将突破1800亿元,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能。出口方面,2024年中国原料药出口额达429.8亿美元,同比增长5.1%,出口量达1491.2万吨,创历史新高,进一步巩固了中国作为全球原料药主要供应国的地位。
 
从产业结构与区域分布来看,中国原料药企业数量占全球近半数,截至2023年底达1661家,主要集聚在江苏、山东、浙江、四川等省份,这四省企业数量占全国近四成,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。其中,江苏以224家企业居首,山东、浙江紧随其后,区域集聚效应显著。
 
在企业竞争格局上,行业以中小企业为主,2023年头部10家企业市场占有率不足20%,但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。2024年,新和成以216.1亿元营收位居榜首,特能科技、普洛药业等企业紧随其后,在维生素、特色原料药等领域形成了各自的竞争优势。
 
政策层面,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。《推动原料药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》明确了2025年绿色生产目标;《关于推动原料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》强调特色原料药与创新原料药布局。同时,关联审评、带量采购等政策强化了原料药与制剂的联动性,倒逼企业不断提升质量标准与成本控制能力。
 
 未来发展趋势:多维度转型引领行业升级
 
中国原料药行业正经历从“规模扩张”到“高质量发展”的关键转型。在政策引导、技术升级与市场需求变化的多重驱动下,企业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、产品质量和环保标准,推动行业向绿色化、智能化、集群化方向迈进。
 
特色原料药与创新原料药需求将迎来激增。随着全球专利药到期潮的来临,特色原料药需求大幅增加。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,布局高壁垒、高附加值领域,如抗肿瘤、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原料药。此外,生物技术原料药(如胰岛素、单克隆抗体)凭借技术优势,成为行业增长的新引擎。
 
“原料药+制剂”一体化与CDMO业务将蓬勃发展。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升级与产业链延伸,逐步形成“原料药+制剂”一体化模式,以提升附加值与抗风险能力。同时,CDMO(合同定制生产)业务的兴起,将推动行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。
 
国际化与多元化市场拓展成为重要方向。中国原料药企业正从“产品出口”向“技术输出”转型,通过在欧美设立研发中心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等方式提升全球话语权。同时,借助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拓展东南亚、中东等新兴市场,形成多元化出口格局。
 
绿色化与数智化转型加速推进。在“双碳”目标背景下,原料药行业的绿色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,企业将通过采用环保材料、优化生产工艺等方式,降低产品的能耗和排放。同时,智能化生产线的引入,将提高原料药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,实现质量追溯与效率跃升。
 
面临挑战与应对:破局前行谋发展
 
尽管中国原料药行业发展态势良好,但仍面临一些挑战。在技术研发方面,国内企业在合成生物技术、连续结晶等前沿领域与国际领先水平仍有差距,高端产品依赖进口的局面尚未完全改变。对此,企业需加大科技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,与科研机构、高校等合作,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。
 
国际市场准入门槛高也给行业发展带来阻力。欧美地区严苛的质量标准与认证要求,对中小企业的全球布局构成挑战。企业需建立健全贸易摩擦预警机制,深入了解主要出口市场的关税政策、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因素,提前做好应对准备。
 
此外,环保政策趋严推高了合规成本,多国推动产业链回迁也加剧了市场竞争,行业正从“成本竞争”向“技术与质量竞争”转变。企业需持续投入环保设施与清洁生产技术,避免因违规处罚导致的运营中断。
 
未来,中国原料药行业将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环境中,通过技术创新、产业升级、市场拓展等举措,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,在全球医药产业链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。